【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环境科学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主管:中国科学院
ISSN:0253-2468
CN:11-1843/X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1.732158
数据库收录: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化学文摘(网络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3-2014);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8);地学数据库;哥白尼索引;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文摘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分类: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期刊热词:
研究报告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刘丛强基础研究也要服务民生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地球科学成果在国际上的贡献率大大增加,其中大气环境科学、环境地球科学、大陆动力学等学科已经或即将进入世界领先并领跑行列。 2018年参加全国两会的2158名政协委员中, 有

中国地球科学成果在国际上的贡献率大大增加,其中大气环境科学、环境地球科学、大陆动力学等学科已经或即将进入世界领先并领跑行列。

2018年参加全国两会的2158名政协委员中, 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105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刘丛强是一位地球化学家,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今年,他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3月5日,刘丛强作为政协委员列席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聆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会后,刘丛强向记者讲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他的科研经历和对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看法。

“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

“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谈及改革开放,刘丛强非常感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人生中最大的转折就是国家恢复高考,这都要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1977年冬,中断11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这是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最直接的政策体现。当年,有570万名考生从农村、工厂、部队走进了考场,最终有27万考生成为幸运儿,进入大学学习。刘丛强就是这27万考生中的一个,他考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我考上了大学,后来又读了研究生,得益于国家的开放政策,我又去了日本留学,在东京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在日本学习工作了10年后,1994年,刘丛强入选中科院第一批“百人计划”,回国到中科院工作。“百人计划”是1994年中科院启动的一项人才计划,旨在从国外吸引并培养百余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回国后,刘丛强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并很快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一开始我们的科研环境跟国外有较大差距,但是2000年以后,国家对科技发展,特别是对基础科学研究越来越重视,我们的科研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他说。

刘丛强坦言,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在地球科学领域,无论是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都很少有发言权,“但是现在,中国地球科学成果在国际上的贡献率大大增加,其中大气环境科学、环境地球科学、大陆动力学等学科已经或即将进入世界领先并领跑行列”。

“基础研究成果由人类共享”

刘丛强考察菲律宾国际水稻科学研究所实验地

“基础研究是没有国界的,其研究质量高低是用世界水平来衡量的,其成果由人类共享。”刘丛强说,中国科技的进步可以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就像我本人研究涉及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或认识,也可以服务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比如‘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在发展中也会面对或正在面对水、大气或土壤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我们的研究成果或任何国家科学的有关基础研究成果都可以对他们的环境治理和保护以及相关的经济发展发挥科学指导作用。”

刘丛强(左一)访问阿根廷国家科学研究理事会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中国科技界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丛强说:“过去,由于科学家本身的科研水平较低,国家对科技的财政投入不够,因此在国际合作中,我们多是借人家的平台来提升自己,更多的是出去看一看,给人家当助手,去学习。”但现在,刘丛强认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革,合作中中国科学家从被动附属正在变为主动和主导。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对科技发展越来越重视,对科技的投入也大规模增加。刘丛强认为,在科技合作中中国的科学家开始和国外的科学家“平起平坐”。“中国科学家越来越多地走上国际学术舞台,增强了话语权,在很多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主旨发言,在各个分会中受邀作关键性发言的中国科学家比例大大增加。”刘丛强认为,这些都说明,中国的科技水平大大提高了。

2016年3月,时任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刘丛强入选国际地球化学学会会士名单;2017年2月15日,刘丛强又当选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这些都是对他以及中国在地球化学领域科研成果和贡献的认可。不过他同时也认为,总体而言,中国在科研领域跟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追赶。

“基础研究也要服务民生”

2013年2月,刘丛强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担任副主任。成立于1986年的基金委的任务是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此支持中国的基础研究,发现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刘丛强说,过去2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的资助经费一直呈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其资助经费已经翻了一番。近年每年收到的资助基金申请书达20万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和水平(发表SCI论文篇数和影响力)在数字上已经和发达国家相当”。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网址: http://www.hjkxxb.cn/qikandaodu/2021/0505/677.html


上一篇: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探析城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